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穆帅 通讯员杜云)近日,大同市平城区水泊寺乡海力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正式成立。至此,全区3个乡60个村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并揭牌,完成率100%,标志着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农村集体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试点先行探索改革实践路径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支撑。
平城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共涉及新旺、马军营、水泊寺3个乡60个行政村。作为大同市核心区,平城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所辖3个乡的纯农业村只剩下15个,其他村多为城中村、城郊村、经济发达村,资产量大,成员构成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改革难度较大。为了使股份合作社改革工作顺利进行,该区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试点先行,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确定新旺乡为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乡,并于2018年6月率先启动改革工作。
试点工作开展两年来,新旺乡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做实细节,把控节奏,规范程序,精心打造严谨、规范、高效的工作流程。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制定了“五有两会两群一报一栏一点”工作法和七项配套制度,并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折股量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过程中,倒排工期,每5~7天为一个时间节点,制定了“十五步”工作法;区分有经营性资产和无经营性资产两大类进行改革……这些试点工作探索出来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为其他乡村开展改革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今年6月5日,新旺乡五爱村等12个村同时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并揭牌,平城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破冰”。
压实责任推动改革提速冲刺
今年是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收官之年,大同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强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确保改革出活力、改革出效益。平城区委、区政府在去年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确认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行动,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托区、乡、村三级书记抓改革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全力推动股份合作社改革、成立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等后续改革重点工作,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入全面提速冲刺阶段。
6月2日,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在灵丘召开,要求确保10月底前高质量完成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
“务必在6月20日前完成60个村的股份经济联合社成立和赋码证书颁发任务。”全市现场会后,平城区委、区政府及时对改革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各乡迅速行动起来,采取超常规措施,与各村签订军令状,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入倒计时。
继6月5日新旺乡12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成立揭牌后,短短10天时间,全区3个乡60个村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截至6月18日,60个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证书颁发任务也全部完成。
“三个到位”助力改革高效推进
“我们区之所以能够全面高效推进改革工作,主要是做到了业务培训、政策宣传、创新举措‘三个到位’。”平城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总结了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验。
今年3月份以来,该区先后组织区、乡、村三级产权制度改革业务人员赴云冈区学习考察股权设置和股份量化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连续举办三期“平城区股权设置和股份量化培训班”,培训乡村业务人员300多人次,为全区扎实开展改革工作奠定了基础。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农民根本利益,能否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直接关系到改革进程。发放《致村民的一封信》,悬挂宣传条幅标语,制作产权制度改革“明白墙”,设立音频宣传点循环播放产权制度改革政策……该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动员工作,确保广大村民真正对改革工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监督改革。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该区坚持因村制宜、尊重实际、尊重群众的原则,创新举措,分类施策,平衡各方利益,汇聚改革动力,全区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群众拥护、广受好评的股权设置模式。五爱村集体资产达2亿多元,针对村集体经济发达的实际,设立了20%的集体股,保障集体经济发展后劲有力;新泉村为了确保村里青壮年人才资源不流失,在普通成员股基础上,适度增加了中青年成员股,充分保障各类人员利益,受到群众普遍称赞。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后,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让群众享有更多改革红利?如何推动乡村振兴?这才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平城区副区长王义萍表示,平城区将以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契机,再鼓干劲再出发,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真正让农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这也是改革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