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山西省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精准施策,把各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抓,确保如期打贏脱贫攻坚战。为了全面客观反映山西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就,总结经验,戮力前行,黄河新闻网特别策划了《小康路上》系列专题报道,围绕山西省脱贫攻坚举措成效、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优势产业项目、基层扶贫干部等内容进行采访,真实书写“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的山西答卷。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记者刘亚男)初秋时节,走进山西省晋城市冯匠村,阔气的门楼、整洁的街道、粉刷一新的居民楼,一幅幅党建知识、乡村文明、孝老爱亲文明标语处处可见。“瞧,我们村的生活环境不比城里差吧?”村民向记者得意地问道。
冯匠村位于晋城市区城郊西北片,全村人口1411人,占地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400余亩。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村里为了发展经济,先后开办了石料加工厂、玻璃厂、煤矿,进入新世纪,原来的支柱产业煤矿相继倒闭,冯匠村两委班子抢抓机遇,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在过境的西环路两侧修建了厂房,引进了爱格琉璃有限公司、泽煤物流公司等多家企业,经济活力逐渐提升。
依靠经济优势,村集体开始扩建冯匠小学、修建住宅楼、灯光球场、老年活动中心,为家家户户接上了暖气、煤层气,全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图为宋德炉在制作琉璃咯嘣
虽然发展经济让整个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脑袋空了也不行,必须用积极健康的文化把村民凝聚起来。“冯匠村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晋城‘九头十八匠’之一,这里的‘双龙竹马’、‘琉璃咯嘣’分别是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委委员宋如茂向记者说道。“村里有一位手艺人,专门做琉璃咯嘣,样子美观,还能当乐器。现在,我们村组建了三支舞蹈队,分别由不同年龄段的村民组成,每逢重要节假日还要举办各种民俗活动,村特色民俗活动‘双龙竹马’也成为元宵节活跃在晋城市主城区的一个喜闻乐见的节目。”
立足传统优势,依靠文化发展,冯匠村先后被山西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授予“文明村”、晋城市首批“小康村”、市级“文明和谐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实实在在得到了落实和弘扬。
进入新时代,冯匠村更加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把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留住乡愁,做为凝聚民心、团结民心,鼓舞斗志的一个重要方向。晋城城区首创的大型红色教育基地——“冯匠村党史村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也在冯匠村。
如今的冯匠村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村内基础设施齐全。便民服务大厅、老年活动室、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文体广场、医疗室等样样齐全。村民们依靠党的好政策,勤劳致富,家家住进了小二楼,人均年收入约15000元。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升,这里处处散发着朝气和生机。
采访结束时已临近傍晚,在余晖的照射下,粉刷一新的居民楼显得更加明亮。走出冯匠村村委会,伴着村里广播发出的悠扬音乐,在活动室编排舞蹈的村民们开始三三两两结伴回家,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嬉戏奔跑,在葡萄棚下闲聊的大爷大妈们满面笑容……这不就是农村人向往已久的小康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