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的感“恩”的思想: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太平经》中就有人活在世上要报五重恩的思想,即天地君亲师。这五重恩中“天地”是首当其冲的;经中还认为,若人不忠君、不孝亲和不敬师的话就是“三行不順善之子”,将会受到“天地憎之,鬼神害之,人共恶之”的严惩。
对天地大自然和生命的关“爱”:三官信仰有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现。党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目的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尧都区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商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古称平阳。尧和尧的部族,不知是出于本部族的开拓精神?还是因为当时汾河的受阻于霍山而时有水患?他们在太原居留一个时期之后,留下了自己的裔族,沿着汾河南流的方向继续迁徙,最终落脚于今日的临汾盆地———平阳。郑玄在其《诗谱》中就说:“尧始居晋阳,后迁河东。”阎若琚所著《尚书疏证》也说:“尧为天子实先都晋阳,后迁平阳府。”于是,又有了“尧都平阳”之说,同时也印证了“尧始都晋阳,后迁平阳”的古记。
据文献记载,舜都蒲坂,即今永济;禹都安邑,为今运城市直辖。史载,尧舜禹前后之禅让相继传承。尧文化既经考古发掘证实为信史,地望同处晋南的舜、禹文化也当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寻。运城地区之所以在舜、禹之都的古史传说中引人注目,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其池盐之利。史前时期,交通运转不便,得池盐之利者得天下,舜、禹于运城地区建都自在情理之中。
舜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孝道,具有独特的意义,至今为中华民族所传承。《史记o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懈。”又云:“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做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