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
- 退出煤炭产能
4590万吨
,淘汰炼铁产能82万吨
、炼钢产能325万吨
。
- 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库存消化周期“双下降”。
- 国企负债率降低,2017年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二、
转型综改开创新局面
- 成立转型综改示范区,批准新设
15个
省级开发区。
- 打造“
六最
”营商环境,开展“1+9”专项行动。
- 国企国资改革“
1+N
”政策体系确立,省属国企改革全面完成。
三、
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
- 完成
149个
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
- 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大力开展“双创”活动。
- 旅游总收入由1813亿元增加到5360.2亿元,年均增长
24.2%
。
- 高新技术企业由290家增加到1117家。
四、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 2017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4938亿元
。
- 新增国际友好城市
7对
。
- 成功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
1162亿元
。
五、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果
- 五年出台
50
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亿
公斤左右。
- 累计退出
4800
个贫困村,275万
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6%下降到3.9%,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67元增加到7330元,年均增长13.1%
。
六、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 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2017年达到
57.34%
。
- 五年全省铁路营运里程由3774公里增加到
5293公里
,公路里程由13.8万公里增加到14.3万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由5011公里增加到5335公里
,建成打通高速公路出省口10个。
七、
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
- 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
-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 建成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
257万
户。
- 山西文化云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
八、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
- 各级财政累计投入
1.38万亿
元用于民生福祉,占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7.6%
、8.8%
。
-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九、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
- 完成国家“大气十条”目标任务。
- 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五水同治”。
- 五年完成营造林
2205.8万
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万
平方公里。
十、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 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4133
件、政协提案4020
件。
- 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省级行政审批等事项
543
项;商事制度改革使企业数量达到52.5万户;“13710”信息督办系统建成运行。
必须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推动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山西落地见效;
必须坚持
把发展作为兴晋富民的第一要务,作为解决山西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必须坚持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保持战略定力、毅力和耐力,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推动转型发展;
必须坚持
改革与发展高度融合、供改与综改紧密结合,以改革促转型,坚决破除制约转型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痛点、堵点,形成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
必须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必须坚持
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化解机制,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严防“黑天鹅”“灰犀牛”“蝴蝶效应”影响全面小康和振兴崛起进程;
必须坚持
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提高政府抓经济、促转型的能力和水平。
- 到2022年——总体目标
制造业
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2%提高到15%
煤炭产业
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5%下降到11%
文化旅游产业
增加值占GDP比重由8%提高到11%
开发区
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5%提高到35%
民营经济
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9%提高到54%
- 战略性
新兴产业
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9%提高到16%
森林覆盖率
达到23.5%
以上
- 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
全部脱贫
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深化“去、降、补”,推进“破、立、降”
- 推出一批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事项
- 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
二、
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
- 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
- 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 推动新兴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三、
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
- 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 坚定走“减”“优”“绿”之路
-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增强电力产业优势
- 推动煤层气生产方式、管理体制变革
- 推进碳交易和矿业权市场化配置
四、
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 建设内畅外联大通道
- 打造对外开放大都市、大平台
-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开放环境
- 打造制度建设、营商环境和服务创新高地
- 加快形成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
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 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逐步壮大集体经济
-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文化兴盛
- 加强乡村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六、
打赢三大攻坚战
- 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七、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 推动政府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基层放权
-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 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 严格行政问责问效
- 2017年山西地区生产总值14973亿元、
增长7%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9.9%。
-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达到
29132元
、10788元
。
- 完成国家下达的“
大气十条
”目标任务。
- 各项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
一、
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互联网+”。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
-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破除各种隐性障碍。开展常态化入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加强分类指导、财税支持、精准帮扶,力争新培育小微企业5万户以上、“小升规”企业300户以上。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 稳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创新险资入晋机制。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推动大同、晋城两个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
以质量标准改革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 推进国家标准化工作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打造山西制造、山西建造、山西服务优质品牌。
二、
全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
- 抓好起步区建设。抓好招商引资。促进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支持转型综改示范区加快发展、先行先试。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
- 优化国资布局,实施“腾笼换鸟”,促进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中高端、优势产业集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改革。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深化输配电价改革。建好用好跨省输电通道,扩大晋电外送市场。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完善支持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运行机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
三、
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
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等优势产业领域新建3-5个中试基地,让科技成果更多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动双创上水平
新培育省级双创基地20家以上、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0家以上。举办好创客山西、“五小”竞赛等活动。
强化人才支撑
全面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更加重视解决人才的基础性、制度性问题。落实高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等用人、职称评审、工资分配“三项自主权”。
四、
全力扩大对外开放
建设对外开放“大都市”
大力推进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人文城市建设,完善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品质,提高统筹城乡、开放带动水平。
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
推进大张、太焦、大原等重点铁路项目建设。开通太原至北美、欧洲、澳洲等国际航线。超前布局5G基站,积极争取国家5G网络试点。
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
完善海关监管区功能,打造跨境电商平台。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培育对外贸易“新主体”
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工程。加强高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进口。扩大服务贸易。
五、
全力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 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今年省级财政安排15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到2020年实现零增长。推进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保障粮食安全。抓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深化林权、水权制度改革。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和美丽宜居乡村。
高标准建设山西农谷
四个“一批”:围绕农谷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一批示范基地,推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
持续落实好精准扶贫方略
确保实现17个国定贫困县和9个省定贫困县摘帽、2200个左右贫困村退出、61万贫困人口脱贫。
六、
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
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
- 全面启动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3条旅游干线建设,构建“城景通、景景通”的全省旅游公路网。
全面提升景区品质
念好“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打造优质旅游服务环境。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和“旅游+”“+旅游”的思路,选择一批文化、文物、旅游密集带开展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培育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等新业态。
实施康养产业带动
加快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以康养拉动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全面提升山西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一批康养旅游城市、康养小镇、康养产业园、康养度假区。
七、
全力抓好民生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着力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加强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建立完善大中小幼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
促进就业增收
加快建设人人持证的技能社会,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加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健全“三医联动”长效机制,推动医改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鼓励规范社会办医,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加强社会保障
-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打造“文化晋军”。
继续办好六件民生实事
将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规模由3.5万名扩大到4万名,在36个国定贫困县将免费“两癌”检查服务由建档立卡农村妇女扩大到全部农村妇女,继续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再新建6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继续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
八、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落实国土空间规划
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和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
推进“两山七河”生态修复治理
完成450万亩营造林、52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95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全面推进“七河”生态修复治理,重点抓好汾河治理,“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早日让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大道路交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五水同治”。
推进能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
加快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继续抓好省级环保督察,逐步推行市级环保督察。
九、
全力营造“六最”营商环境
- “
六最
”——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
在全省域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
推行“五统一”,即统一清单告知,统一平台办理,统一流程再造,统一多图联审,统一收费管理,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变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释放企业投资兴业活力。
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在转型综改示范区等五个国家级开发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并适时在全省推广。切实减少领取营业执照后的办证事项,让企业用营业执照一把钥匙,打开“准入”和“准营”两扇大门。
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 抓好转型综改示范区和高平市改革试点。按照“集中许可、审管分离”原则,用“一颗印章”管好审批。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 构建“大数据+政府监管”平台,加快政务信息整合共享,深化市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
完善拓展“两平台、一张网”功能,推进入驻大厅的审批事项“全程网办”。
十、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食药安全、治安防控、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应急救援“六大体系”。
- 深化平安山西建设,推进社会治安防控“六网覆盖”工程,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
- 压实安全责任,实施问题隐患整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追责问责、联合惩戒等“四个清单”制度,确保安全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
加强政治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
转变政府职能
提升履职本领
加强作风建设
网信山西微信公众号
黄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山西之窗新闻客户端